最近,关于微信朋友圈里虚假广告背后的千万级产业链被传得热热闹闹,“鸡汤文”本是无辜的载体形式,现在也被戴上了高帽四处游街。
人人喊打的背后当然有必然的因素,这个我们不去深究,因为现在漫天都是清点鸡汤文罪状的文章。我想说的是,刨去“虚假”、“欺骗”、“诱导”的外衣,单从这种推广形式上看,我们是不是该学到点什么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鸡汤文刷屏朋友圈的全过程:
一些专门的微信号或者APP平台先是接入广告,再撰写“鸡汤文”,内容不外乎“健康”、“育儿”、“风水”、“情感”类,插入广告然后进行分发,让任务平台的用户进行转发分享。用户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后,只要有人阅读,系统会自动统计阅读量,每次有效阅读,用户可以获得0.03元至0.05元,如果有人再次转发的话,阅读提成也同样分给注册用户。一篇10万+的鸡汤文,广告费可达3.5万元,加之转发成本不高,平台的灰色收入至少3万以上。年轻人大部分还可以自动屏蔽这类推广,但是爸妈级用户的胃口就此被吊上了,“健康”、“育儿”、“风水”、“情感”,这些都是长辈们容易相信、乐于关注并传播的事情,心里想的是传递了有益信息,深不知自己成了别人的吸金利器。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再直白点说——依附于鸡汤文的广告就像是经过了升级包装的产品,先是找到一群“粉丝”,给他们以持续不断的小福利,再通过这部分人进行大面积传播推广,增加曝光率,最后从中找到目标人群,成功推广产品。
只不过,广告有毒,鸡汤太浮,加上微信明令禁止诱导分享,一旦曝光就成了过街老鼠。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虚假产品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很多真实有益的产品却备受冷遇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思考点什么了……
第一:鸡汤再毒也有人爱看
什么是“鸡汤文”?一篇比较有意义的文章,能给人启迪,或者发人深省,或者暖心的,都可以叫做鸡汤文。很多人排斥的原因是,鸡汤太浓却没有营养,道理大家都懂,讲那些虚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吗?更有文章瞎编瞎举例,最后表达出浅薄枯燥的大道理,着实令人反感。
话是这么说不错,但当你看到诸如《姑娘啊!可长点心眼》、《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猴年的必转!揭秘本命年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等这些标题,还真难保你不会点开。第一,标题悬念满满,让你忍不住想打开。第二,内容看似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明知可能会很扯,也会想点开一探究竟。这时候就不是理性、明智等等自我约束的词码可以控制住的了。
既然这种形式的推广真实有效,那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借乘东风试试呢?大家一直强调,品牌要注重讲故事,推广要注重讲故事,你的故事到底讲到了哪里,又有多少人为你的故事买单呢?千万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创作出了自以为高端优雅感人至深的故事,然后进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广告投放,最后实际接收并能消化传播的人却寥寥无几。从这次曝光事件中,我们要吸取教训,更要学习经验,不妨学学这种被“嫌弃”的讲故事方式,故事可以不高端,但一定要接地气,故事可以不优雅,但一定要有吸引力。受众爱看的,才是有效的
第二:培养“忠诚粉”是必要的
在这个事件中,存在着一批“忠诚”的转发者,他们孜孜不倦,他们乐此不疲。当然,你会说,这些都是受利益驱使的“伪忠诚粉”。转发传播只是为了获得收益罢了,一旦树倒猢狲散,谁还会去搭理谁?谈“忠诚”二字岂不可笑? 在这个并不光彩的事件中,这么评价确实没问题。但是摒弃“虚假”、“违规”之类的罪名再来看,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一个产品培养一批愿意为自己传播、扩散的“粉丝”的重要性。不必深究什么是“忠诚粉”,因为如今社会,如果没有任何利益的驱动,本来就不存在“忠诚”二字。想要放着产品坐等别人来深爱,管你产品精彩顶了天了也不会多大突破。
至于怎么培养粉丝,那就要用福利和服务说话了。交流、沟通、送福利……把不合规的转发抽成换成合情合理的福利补贴,用心经营,持续问候,相信得到的粉丝一定会比转发平台上那些单纯为了微薄利益而注册的用户质量高得多得多。
第三:爆发式推广
说到这次曝光事件,很多人抱怨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号就会被鸡汤文刷屏。毫无预兆,爆发式群现。这是因为平台分发文章之后,“粉丝”集中性及时转发,导致在短时间内爆炸般的传播效果。我们做产品推广是否也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呢?都说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零产出,那么在资源不多、资金也不多的情况下,果断放弃细水长流法,选择爆发式推广方式,是否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呢?
总之,就这次事件来说,如果你是懂法的,那你可以去评判虚假广告;如果你是懂文的,你可以去批判鸡汤有毒;如果你是做推广的,那么,热闹之外,不妨从负面案例中学一学正面经验……